新闻详情

开启全域旅游大格局

  全面优化大旅游总体布局

  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,成功举办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,完成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筹建工作,搭建山地旅游国际合作交流重要平台。2016年,增开高铁22对,新增杭州、广州、上海、天津、首尔、马来西亚等境内外重点客源地入黔旅游包机及直飞航线,提升了贵州旅游便利度。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、登记旅游资源8.27万处。编制实施《贵州省“十三五”旅游发展规划》,启动《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》(《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》)的编制工作,优化全域山地旅游布局。贵阳、遵义等6个市(州)和百里杜鹃、兴义等6县(市、区)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。

  加快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

  强化省旅发领导小组统筹调度、资源管理和规划审核新职能,形成党委政府高位推动、“一把手”亲自上手和群策群力大抓旅游、特抓旅游的新格局。完成省旅游局“局改委”工作,推动全省9个市州旅游部门实现“局改委”,部分旅游重点县旅游部门完成“局改委”。安顺市组建黄果树旅游区工(管)委,整合黄果树、龙宫、屯堡等优势旅游资源,推进黄果树旅游区一体化建设,标志探索建立大景区管委会体制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完善全省旅游统计制度和旅游业发展评价办法,健全旅游发展绩效考核新机制。

  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

  支持贵旅集团引进战略合作者,发起设立贵州旅游产业基金,从2016年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奖励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中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旅游产业基金的设立和运作。遵义红色旅游基金启动发行,全省194个项目列入2016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,20个旅游项目入选《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》,争取一批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项目。成功举办2016贵州山地旅游招商引资大会,促成52个合同类项目签约投资252.71亿元。总投资达9140万美元的世行贵州旅游项目基本实施完毕,改善了项目点文化传承、旅游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环境。

  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

  全省加大旅游产品建设投资力度,旅游直接投资596.73亿元,同比增长50.4 %。其中乡村旅游完成投资123.61亿元,100个旅游景区建设项目983个,完成投资392.42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的140.15%。成功打造了“中国天眼”、茅台酒镇、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,启动“游客喜爱的贵州旅游商品”评选活动。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23家、4A级旅游景区12家、3A级旅游景区34家,茅台集团获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,8家景区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,2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“重走长征路”国家红色旅游8条精品线路专项规划。青岩古镇、镇远古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有序推进,面向市场推出燕子岩景区索道、百里杜鹃低空飞行、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、万山朱砂古镇玻璃栈道、三岔河营地等192个新项目、新景点、新业态。贵州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建设,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准。

  创新旅游监管服务体系

  深入开展“文明在行动·满意在贵州”主题活动,持续开展“大排查、大培训、大竞赛”活动,创新引入第三方评估旅游场所环境质量机制,组建旅游市场暗访督查队伍,建立完善旅游综合监管机制。黔西南州、花溪区、仁怀市、黄果树景区等设立“旅游警察”,六盘水市、安顺市、铜仁市、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、花溪区成立工商旅游市场监管分局。荔波、赤水等主要景区挂牌设立12个旅游法庭,安顺市成立全省首家全域旅游法律服务中心。推出全省首批专家导游217名。强化旅游环境治理,启动规范旅游景区明码标价专项行动,对全省A级景区、星级酒店进行明察暗访复核,对不达标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进行摘牌、通报等处理。推进标准化建设,湄潭县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。全省旅游系统多措并举,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,推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。

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旅游改革,出台《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》。全省旅游系统坚持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和“五大新发展理念”,围绕全景式规划、全季节体验、全社会参与、全产业发展、全方位服务、全区域管理的发展目标,推动旅游改革创新,不断优化大旅游总体布局。2016年全省接待游客5.31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达5027.54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41.2%、43.1%,实现“井喷式”增长。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